24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并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实现无缝换乘,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首次实现地铁系统跨省互联互通。
至此,上海与苏州之间开启地铁同城时代,两地居民迎来这一长三角一体化的标志性进展。交通先行加速要素流动,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新活力。
热情与憧憬
(相关资料图)
24日上午,苏州、上海都有大雨,但并没有影响市民赶乘地铁的热情。上午11时许,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投运,在花桥站闸机口等候的人们纷纷刷卡、鱼贯而入,一旁的工作人员不停喊话引导。
“人们赶乘苏州‘11号线’的热情程度令我惊讶。”上海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胡稼桢如此感慨。据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统计,6月16日至20日,苏州“11号线”试乘期间,就有25.8万人前来“打卡”。
市民的热情并不令人意外。2013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至苏州昆山,成为中国首段跨省地铁线路。如今,昆山与上海间地铁日均通勤量已达6万多人次。
住在昆山的王步超是上海一家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地铁连通后,他可以与分在两座城市的亲人频繁团聚。
对同城地铁的向往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早上无锡小笼包、中午苏州三虾面、下午昆山大闸蟹,晚上漫步上海滩……苏州市民赵文敏说,出门不开车,有滋味的生活举步可及。
苏州市社科院院长王俊表示,地铁互通将让长三角居民的消费半径扩大,更多内需有望释放。
传承与融合
绣衣站,因靠近昆山老城的绣衣弄而得名,站外就是昆曲文化中心。这个浓缩了“苏州腔调”的文化符号通过地铁站台而活化重生:候车厅里高耸的榫卯式建筑、飘逸的苏绣丝绸、悠扬的昆曲节奏,让人不觉放慢了脚步。
苏州“11号线”采用无人驾驶,列车车厢首尾贯通,车内外智慧屏随时提示到站信息和车厢拥挤度。记者站在车头隔着玻璃眺望,感觉仿佛穿越时空。
“11号线实际是苏州的第6条地铁线路,超前命名体现了苏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雄心。”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文学说。
此次地铁全线互通将满足两地日常稳定的通勤需求,从苏州市区到达上海市区只需约2个小时。同济大学研究生郭龙灿说,文艺的“网红车站”、充满科技感的新设施,让“挤地铁”不再可怕。
一轮安检、一码联乘……更多苏州人和上海人可以出了家门直达目的地,不断拉近心理距离。地铁互通之际,记者在高铁苏州北站听到一位老阿姨用上海话跟便利店销售员聊天:“以后,我坐地铁来看你们。”
协同与未来
作为GDP在长三角排名前两位的城市,上海与苏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合作紧密。20世纪80年代,来自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助力苏州等地创造了蜚声中外的“苏南模式”。
如今,苏州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创新产业集群,与上海协同发展。许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在苏州就近设厂。
东南大学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平认为,地铁连通上海与苏州不仅有利于苏州从外向型制造业大市向科技创新产业新高地转型,更有利于以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在两地间实现同城化流动,将沪苏联结成科创共同体。
“长三角地区正加快发展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便捷的交通是必备条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建华说,交通之利将让上海作为长三角“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太湖东岸,苏州轨交3号线西延计划与无锡地铁3号线衔接,将让从上海出发的地铁向西延伸得更远。“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呈现新的前景。
(文章来源:新华社)
-
艺术家边剃头,边作画,用10万根白发创造“新东方明珠”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近日,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新东方明珠图》献给上海。杨烨炘以疫情期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